2012DA14小行星凌晨同地球擦肩而過 本次造訪未給地球帶來任何危險
發(fā)布時間:2013-2-16 8:04:07 作者:yztpdq 來源:本站 瀏覽量:5442 【字體:
大 中 小】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消息,一顆大小同一個標準游泳池差不多的小行星在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月15日晚間(北京時間16日凌晨)近距離掠過地球,成為天文學家所預測過的類似尺寸天體中以最近距離飛過地球的天體。
小行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時間是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5日19時25分(北京時間16日3時25分)。
這顆最大直徑大約為45米的小行星是在2012年2月由西班牙天文學家首先發(fā)現的,被命名為2012DA14。
如同天文學家事先通過計算做出的預測,2012DA14以2.77萬公里的距離同地球擦肩而過,這個距離甚至比一些人造衛(wèi)星同地球的距離還近。
這顆小行星圍繞太陽飛行,而其飛行周期同地球差不多,為368天,但是,其飛行軌道平面同地球不同。
就在2012DA14近距離造訪地球的同一天,俄羅斯發(fā)生了流星雨襲擊造成人員受傷的事件。但是科學家指出,這兩件事情沒有任何關聯,發(fā)生在同一天完全是偶然的巧合。
2012DA14是從印度洋東部上空飛過地球的,這次造訪沒有給地球帶來任何危險。
貝爾法斯特大學女王大學教授菲茨蒙斯對BBC說,2012DA14這次飛臨地球為科學觀測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他說,在小行星靠得這么近的時候,比較容易觀測,應該好好的研究一下。他補充說,這屬于最有可能撞擊地球的物體。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浪漫的節(jié)日里有相遇牽手,也有擦肩而過,但錯過并非總是空留遺憾,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這次擦肩,絕對是值得地球人慶幸的事。今天深夜,明天凌晨,將有一個小行星從距地球2.7萬公里的地方掠過。這顆近地小行星被命名為2012DA14,據說它是本世紀最靠近地球的一顆小行星。
這是一顆質量為13萬噸,直徑40到50米的小行星,別看它只有1棟樓那么大,但科學家提醒,可千萬別小看他,如果撞擊地球,足以夷平整個倫敦。
好在已經確定這顆小行星不會撞擊地球,但由于它距離地球很近,還是引起了各國天文臺的密切監(jiān)視。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預報,這可直徑為50米左右的小行星將在2月15日這天接近地球。中國科學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行星天文學家王思潮介紹,這顆小行星局地球最近是相距僅2.7萬公里左右,說它是地球“親密”地擦身而過一點也不過分。
王思潮:我們同步地球衛(wèi)星離地面是3.6萬公里,2.7萬公里的距離已經突破了我們的人造衛(wèi)星網是很近了。如果再近一點地球就會把它吸引進來就會有危險了??鋸堃稽c就好像在你眼前飛過去一樣,只不過沒有打中你的腦袋。
王思潮介紹,實際上地球每天都在遭到外太空天體的襲擊,人們最為熟悉的隕星一天會撞擊地球上百次。
王思潮:小行星和隕石實際上就是個大與小的關系。小行星到幾十米以上的撞擊會產生。估計像這樣的小行星撞擊地球300年會發(fā)生一次。上一次撞擊是在1908年6月30日的凌晨,是在俄羅斯的通古斯上空。當是摧毀了2000平方公里的古老森林引起了熊熊大火。
正因為小行星存在著撞擊地球的危害,目前各國天文機構都開展了小行星觀測活動。并且對所有觀測到的小行星命名編號。
王思潮:各個國家天文臺主要是美國了,中國也參加,還有歐洲的、澳大利亞、日本都參加。小行星每年發(fā)現的還是很多的,有的會飛到地球公轉軌道附近,有的就不會到這邊來。因為太多了,它就根據你發(fā)現的年份,2012就是年份,那個D就是哪個月,然后再根據字母A和數字來排號。
王思潮表示,根據觀測,這次2012DA14是不會與地球相撞的,但由于它的距離很近不排除將來相撞的可能。
王思潮:2012DA14每一年靠近地球兩次,這次它不會撞到地球。將來它會不會靠的更近呢?因為它的軌道受到影響就會改變一些,每次接近的距離都不一樣,所以我們在不斷地監(jiān)測它,這次不撞不等于以后不撞。我們要防患于未然,但估計在近幾十年里不會與地球相撞,目前是可以下這個結論的。
王思潮介紹,這顆將和地球貼身擦過的小行星在我國的時間在大年初七的凌晨三點后,好像是來為廣大天文愛好者們在佳節(jié)助興。屆時,人們用小型望遠鏡就有可能看到它的身影。
王思潮:在美國是看不到的,因為它是白天,我們是晚上,看起來是比較方便。只要用一個質量較好的雙筒望遠鏡就可以觀測。它是會動的,只要仔細看它是在背景的恒星邊上在慢慢地走動。它從南偏西的地平線上升起來。三點半到四點它會到達獅子座,在天頂南偏西的地方,到五點左右就會到北斗星的斗里面去。一分鐘走過比一個十五的月亮直徑稍長的距離,所以還是很容易看到的。
相信不少的天文愛好者是不會錯過觀測這個天文奇觀的機會的。專家提醒,我國處于有利的觀察位置,公眾可以借助質量較高的雙筒望遠鏡就能看到。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新華網